精华 我的 2014 年度小结
发布于 10 年前 作者 jysperm 6385 次浏览 最后一次编辑是 8 年前 来自 分享

我今年总结起来差不多是在学习两件事情:「Node.js」和「单元测试」,因此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这篇日志。

2014 年的第一个项目是一个有关比特币交易的系统,规模并不大。

这是我除了 Hello World 之外的第一个 Node.js 项目,也是我第一次写 CoffeeScript. 简单地看了一遍「CoffeeScript 小书」,又随便搜了搜对 CoffeeScript 的评价,大家说得最多的是「CoffeeScript 嘛,哪有什么语法,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就行了」,说起来倒还真是如此,差不多只花了两个小时就学会了 CoffeeScript, 而且之后几乎没在这上面遇到什么坑。

说起 CoffeeScript, 似乎在 2012 年中旬,whtsky 牛就开始学习了,并且在博客上发了两篇文章,虽然 CoffeeScript 很简单,但这也可见 whtsky 总是站在潮流浪尖。

虽然之前一直对比特币很是关注,但对比特币的交易规则其实还是一知半解,其实比特币交易平台的工作模型和股票是相似的——说起来在此之前我也不知道股票是如何工作的。因为对这个项目业务逻辑的知识了解不够充分,所以这个项目我差不多是只写了个开头,就由别人完全接手了。


第二个项目是也是有关比特币的,一个 Web 系统,也是 Node.js.

因为这时搬到了苏州,有很多的时间和小明交流,所以总算是对股票的工作方式,以及相似的比特币交易平台的工作方式,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当一个 Web 系统的规模稍大一些,比如有几十个 API, 以及几个比较大块的业务逻辑;再对这个系统进行重构就非常困难了,但碰巧我又总是在重构——这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客观原因就是毕竟我初学 Node.js, 还在探索所谓的「最佳实践」,免不了要走一些弯路。于是在这个系统主体已经完工的时候,我开始着手引入自动测试。

说起自动测试,在此之前,我无数次地听到这个词。我知道这是一种先进的开发技术,但不知道究竟如何应用,也不知道用好了之后会有怎样的效果。在 LightPHP 上我做过一些探索,但感觉大部分模块因为有复杂的依赖关系,不容易编写单元测试;而为简单的模块编写单元测试又没有带来实际的正面影响。理想的情况下,应当将程序划分为模块,然后对每个模块或者说单元进行测试。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我还是没能彻底地剥离掉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所以更多的时候我在使用「自动测试」这个词,而不是「单元测试」。

所以,还是老问题,剥离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令我非常头痛。虽然在这个项目上,后来还是做到了为绝大部分功能编写测试,但是用了很多不够优雅、不够健壮的实现方案,导致测试非常容易出问题,而且出了问题之后往往要进行大幅的修改才能解决,且测试代码之间也有错综复杂的依赖关系。


然后依然是一个有关比特币的交易系统,依然 Node.js.

这是一个自动交易系统,整个系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大量的计算,基本上占用了服务器的几乎所有资源。这个项目的代码量并不大,但是逻辑密集,计算量大,对性能有一定要求 —— 事实上这差不多是我做过的唯一对性能敏感的项目,因为大多数项目的用户量实在太少了,根本谈不上优化性能。

为了能让算法逻辑更清晰,也为了找出改善性能的关键点,这个项目前前后后重构了很多次。在最后一次重构后,似乎效果还不如之前,不过因为比特币的价格一路在跌,这个项目被暂时搁置了,最后的一个版本开始在无人看管的状态下继续吃 CPU. 但是这不影响比特币继续一路下跌,终于在最近,这个项目被彻底关掉了——说起来比特币差不多是 2014 年度最差的投资品了。

这个项目使用了 MongoDB 作为数据库,程序差不多是在虐待数据库 —— 我没有花太多时间来对数据库进行优化,连索引也是随便想当然建的,然后程序每秒钟都在写入和读取数据,以及一些没有被很好地优化的聚合查询。不过 MongoDB 在这半年间完全没有出过问题,让我对 MongoDB 好感倍增;说起来 RP 主机上的 MySQL 曾经出过无端丢数据的情况,再加上毕竟 MySQL 的作者已经不建议我们使用 MySQL 了,顿时觉得 MySQL 的前途一片灰暗。


之后开始我们(指 番茄土豆团队, 下同)开始着手重写之前 PHP 版本的 番茄土豆. 因为之前在设计上考虑不充分,在用户量增加了之后,出现了一些性能问题,为了系统性地解决性能和其他的一些问题,索性不如直接用 Node.js 和 MongoDB 进行重写,而不是在原来的 PHP 版本上再修修补补。做出这个决定也是因为这时候我们大概用了半年 Node.js, 相比于 PHP, 我们觉得基本上只有优势,而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如 PHP 的地方,于是希望将原有的 PHP 项目都改为 Node.js.

这次重写主要是其他人完成的,我只是稍微参与了一下,写了其中几个小的功能点。这是我第一次使用 Mongoose, 之前我认为既然 MongoDB 的特点是无模式,那么何必非要用一个 ORM 重新定义模式呢;后来我又稍稍改变了一点想法,确实 MongoDB 的 API 提供的是一种较为底层的数据库操作,还是需要一些辅助的功能来更好地完成业务逻辑,例如字段的检查器、在文档上定义实例方法等。

Mongoose 差不多是 Node.js 社区最主流的 MongoDB ORM, 选择它是一个没有悬念的事情。但用了一阵 Mongoose 之后我发现,虽然 Mongoose 设计了一个美丽的图景,但在细节上坑实在太多了。比如它虽然提供了在文档间定义引用关系和嵌入关系的方法,但这个功能非常弱;另一方面因为它用了一些比较 hack 的方式来实现对字段的验证,这导致又没有办法自由地修改从数据库中取出的文档,例如自己来实现引用关系,这给向视图传递数据造成了一些困难。

总之,在我使用 Mongoose 的过程中,总是有一种自己重新造一个轮子的冲动,但我又没有把握设计得更好,需要很努力地克制这种冲动 —— 好吧,其实我连给这个轮子的名字都想好了。

在 Node.js 版基本完成后,如何将新版本部署上线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几个月的时间。番茄土豆在 2014 年初也上线了一个重写的版本,但那次的情况要简单得多,一个晚上就基本搞定了。而这次因为除了 Web 版之外还有几个平台的客户端,需要保证这些客户端所使用的 API 依然可用,这就要求新版本的上线过程必须是持续的、平滑的,新旧版本需要共存一段时间,目前我们还在逐步完成有关新版本上线的工作。


我们给番茄土豆设计了一个「周报」的功能,会在每个周末向用户的邮箱发送一周的工作报告,这个工作由我负责,但这差不多是我 2014 年度完成得最不好的一个项目,前前后后花费了很多时间,但还是错误百出。

说起来也简单,无非是每周运行一次:从数据库查到数据、生成统计数据、渲染邮件、发送邮件,但每个步骤都出了很多问题。首先要保证这个任务每周运行一次就花了一些功夫,因为番茄土豆的用户来自不同的时区,所以需要在当地时间每周日早上来发送这封邮件,这就将「每周一次」变成了「每周 24 次,每次完成一部分」。而邮件一旦发出又不能撤回,试错有很大的代价 —— 在这个项目上我出现了太多次严重的失误。

因为这是我们第一个与邮件相关的工作,因此之后大部分与邮件相关的工作也归我了。我围绕着邮件写了一些一般化的库,比如 pomo-mailerpomo-sender. 前者用于渲染涉及多语言的邮件,后者是一个考虑了时区和定时任务的邮件队列。

在实现邮件队列上,我遇到了一些有关 Node.js 异步流程控制的坑。在 PHP 和 Node.js 中,都不需要我们人工地创建和管理线程,因此之前从 C++ 上学习到的有关多线程编程的知识也快忘光了 — —或者说那些知识其实根本没实践过。直到年末看了 JavaScript 异步编程 这本书之后才基本掌握了如何在 Node.js 中优雅地控制异步流程。


RootPanel 是贯穿我 2014 整年的一个项目,也贯穿我学习 Node.js 的整个过程。

在之前写 PHP 的时候,当需要写前端 JavaScript 时总是非常苦恼,因为 JavaScript 语言的设计并不全然合理,浏览器间又有不兼容的拓展,再加上市面上全是些不靠谱的 21 天学通 JavaScript 教程。所以在一开始使用 Node.js 的时候我也对 JavaScript 比较抗拒,加上 CoffeeScript 屏蔽了 JavaScript 语言的一些细节,所以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我对 JavaScript 的了解其实很少。例如原型系统、真假值表什么的都是后来才系统地了解。

RootPanel 3 被我定义为「一个插件化的 PaaS 开发框架」,实现彻底地插件化是最重要的一点。2013 年末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尝试用 PHP 实现 RP3 了,但非常困难,主要是因为 PHP 毕竟还是传统的面向对象架构,正统的方式是通过类的继承、定义接口来实现插件化,这就导致大量的代码是在维护这种「模式」而不是专注于业务逻辑。JavaScript 就好像无模式的 MongoDB 一样,PHP 中的类、对象、数组、函数,在 JavaScript 中都是 object, 可以自由地添加和读取属性,以实现在运行时拓展功能。当然 JavaScript 的灵活性也导致了我作为一个 Node.js 新手,一开始花了很多时间去探索什么才是好的设计模式,浪费了很多时间,尤其是浪费了很多时间在重构 RootPanel 上。

在 2014 年 8 月,因为 us1 被反复 DDoS 直到下线。我不得不加快了 RP3 的开发,在之后的三个月里,快速地发布了几个版本,还节外生枝地发布了一个 GreenShadow. 在之后,尤其最近两个月,RP3 的进度明显慢了下来,主要原因是我对插件系统的设计依然不理想,还在继续探索更好的实现方式;目前 RootPanel 的版本号是 0.8,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能将插件化的实现方式确定下来,发布 1.0 版。


在 2014 下半年,我断断续续地看完了 SQL 反模式, 这本书中列举了一些好的和不好的数据库设计模式。说起来我的 SQL 基础非常不扎实,基本上也就会个增删查改,从未系统性地学习过 SQL. 我突然开始反思,是否是因为我只用到了 MySQL 众多功能中很小的一部分,所以才觉得关系性较弱、无模式的 MongoDB 更好用呢。于是我开始尝试系统地学习 SQL, 但似乎 SQL 本来就不是一个系统的语言,有大量「取决于实现」的细节。所以我其实也只是先补习了一下之前了解很少的子查询、GROUP BY, 以及 JOIN.

这时,我们希望将番茄土豆中的订单和支付系统独立出来,用 Node.js 重写,我决定在这个项目中使用 MySQL.

这个订单系统是我第一次在一开始就引入单元测试的项目。因为我们一直都是前后端独立开发,所以在此之前,我都是通过 Postman 在测试我的程序。因此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在开发完成一个功能后,测试没有问题,但之后因为改动其他部分而产生了问题,这种情况往往只有到前端开发用到这个接口的时候才会发现,因为我们团队都是远程工作,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会对工作效率有一些负面的影响。而在重构之后这个问题更加严重,往往要重新测试所有接口来确认重构没有对其造成影响。

而如果从一开始就引入单元测试,开发就变得容易得多,开发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看单元测试的结果而已,一旦单元测试显示通过,那么你就知道程序至少在按照你单元测试中写清的规则在运行。有人认为编写单元测试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进而觉得很不值得,其实不然,开发一个程序终究是需要测试的,单元测试会将原本需要人工测试的步骤自动化,以便可以随时完整地重新运行所有测试。只要探索出了正确的方法,编写单元测试并不会比人工测试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且单元测试会有一项额外的好处:测试的步骤被存档了下来,而且会进入源代码的版本控制中。

当然,为了能够编写单元测试,是需要在设计项目结构上花一些功夫的。前辈们在这一点上的经验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母 —— MVC. 之前我一直错误地在 Controller 中包含了太多的逻辑,比如在 Controller 中实现大部分的错误处理。其实这通常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一旦引入了单元测试,这种架构就暴露出了问题。在 Web API 中往往一个接口包含了一组逻辑,如果在 Controller 中包含这些逻辑就会出现一些重复,这些重复的逻辑没办法被抽象成一个函数。更严重的是因为在单元测试中需要构造一些特定的环境,如果通过调用 Web API 的方式来实现会非常繁琐,因为 Web API 往往是被保护在用户认证、权限认证之后的。所以更正确的方式是尽可能在 Model 中实现大部分的逻辑,以便被划分成更细粒度的单元,被单元测试直接使用。

Node.js 上主流的 MySQL ORM 应该是 Sequelize, 不过我在这个项目中本着「步子不要迈太大」的原则,并没有使用 ORM, 也没有使用 MySQL 的外键和事务,这些功能估计要在新的一年里去探索了。


我们团队的前端项目一直在使用 AngularJS, 如果我还在写 PHP 的话,那这应该和我关系不大。不过既然已经掌握了 JavaScript, 就不如尝试一下。于是买了一本 JavaScript Web Applications 学习如何在前端实现 MVC. 这本书简单地介绍了 Backbone 这个框架,我发现相比于 AngularJS 我更喜欢 Backbone 这种侵入式弱,定制型强的轻量级框架。于是我读了一遍 Backbone 仅有 2000 余行的实现,并决定在新的一年里用 Backbone 来重构 RP3 的前端。


2014 年的最后一个项目也是一个 Node.js 的 Web 系统。

这个项目也是从一开始就引入了单元测试。我发现我之前为 Web 系统编写的单元测试存在一个问题,即究竟应该以什么为「单元」进行测试。之前通常是以每个 API 接口为一个单元,测试这个 API 接口在各种情况下的工作情况。但当程序的逻辑复杂起来以后,为了测试一个 API 接口在某种环境下的工作情况,需要花费大量的代码来准备这个环境。于是一个更好的方式就是以「行为」为单位,一种行为包含了一组 API 请求,它们往往需要通用的环境,因此更适合被放在同一个单元中。

https://jysperm.me/technology/1976

14 回复

lz 95年的,后生可畏啊 上次遇到一个也是玩比特币的90后 新事物还是年轻人接受快

我从来没写过单元测试的代码,也不知道怎么写测试代码

好长,居然看完了

碉堡了。。本来想挖人的,一看简历,高中退学,我就果断放弃了…

@alsotang 哎,95年啊。刚成年……感觉自己老了

@lgqlee 叔!你也年轻过!

@alsotang 高中退学咋了。。。

呀,番茄土豆。

哈哈,居然看完了。谢谢楼主分享

@jysperm 公司很不自由啊,高中退学的话应该不愿意来公司上班吧

@alsotang 有机会的话还是想去大公司学习学习的

比如它虽然提供了在文档间定义引用关系和嵌入关系的方法,但这个功能非常弱;另一方面因为它用了一些比较 hack 的方式来实现对字段的验证,这导致又没有办法自由地修改从数据库中取出的文档,例如自己来实现引用关系,这给向视图传递数据造成了一些困难。

希望可以分享關於這段進一步的細節。

@chinghanho 关于细节我没有写成日志,下面我摘一些我和朋友的聊天记录:

似乎 Sub-document 上的 unique 索引重复并不会在 save 的时候报告一个错误…


我可以这么写

Account = mongoose.Schema
  tokens: [
    Token
  ]

但是为什么不能这么写呢:

Account = mongoose.Schema
  xxoo: 
    type: Token

报错:

Did you try nesting Schemas? You can only nest using refs or arrays.

或者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可以把 Token 嵌入为 Account 的一部分,而不是重复写一遍 Token 里的内容。


话说 methods 必须定义在调用 mongoose.model 之前么? 但是我发现似乎在调用 mongoose.model 之后,还是可以用 Schema.path 来修改字段的定义的


Token.methods.revoke = (callback) ->
  @remove callback

我主要是想在 Token 上定义一个 revoke 方法,但是似乎调用了之后,这个 token 并没有从数组中移除,remove 也没有返回错误。

Token.methods.revoke = (callback) ->
  @ownerDocument().update
    $pull:
      tokens:
        token: @token
  , callback

最后只好改成这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