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V8 Ignition:JS 引擎与字节码的不解之缘
发布于 8 年前 作者 pmq20 27641 次浏览 来自 分享

http://arewefastyet.com 网站测试并展示了数个 JavaScript 引擎的性能数据,是各家 JS 引擎性能的比武场:

1.png

我们看到在这个比武场上,最近 Chrome 出现了多个新条目,其中很多条目都是关于 v8 的 Ignition 新架构的组合,他们是 v8 引擎最近推出的 JS 字节码解释器。

纵览各个 JS 引擎的实现,我们发现基于字节码的实现是主流。例如苹果公司的 JavaScriptCore (JSC) 引擎,2008 年时他们引入了 SquirrelFish(市场名 Nitro),实现了一个字节码寄存器机(Register Machine)。再如 Mozilla 公司的 SpiderMonkey,他们使用字节码的历史更久,可以追溯到 1998 年的 Netscape 4(见 https://dxr.mozilla.org/classic/source/js/src/jsemit.c ),SpiderMonkey 实现的是堆栈机(Stack Machine)。微软的 Chakra 也使用了字节码,他们实现的是寄存器机(Register Machine)。而 v8 之前的做法是比较“脱俗”的,他们跳过了字节码这一层,直接把 JS 编译成机器码。而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日前夕,v8 5.9 发布了,其中的 Ignition 字节码解释器将默认启动 :https://v8project.blogspot.co.id/2017/04/v8-release-59.html 。v8 自此回到了字节码的怀抱。

这让笔者不禁怀念起 2007 年 Ruby 1.9 的发布。当时 Ruby 1.9 也是第一次引入了字节码,名为 YARV,由笹田耕一领导主导开发完成。当时,Ruby 还在使用松本行弘的初级的解释器实现,亦即,解释器每次遍历代码的抽象语法树(AST)来进行 Ruby 代码的解释执行。而 YARV 则把抽象语法树(AST)先编译成字节码,然后再运行。引入字节码之后,Ruby 的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而这次 V8 引入字节码却是向着相反的方向后退。因为之前 v8 选择了直接将 JS 代码编译到机器代码执行,机器码的执行性能已经非常之高,而这次引入字节码则是选择编译 JS 代码到一个中间态的字节码,执行时是解释执行,性能是低于机器代码的。最终的性能测试势必会降低,而不是提高。那么 V8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退步的选择呢?为 V8 引入字节码的动机又是什么呢?笔者总结下来有三条:

  • (主要动机)减轻机器码占用的内存空间,即牺牲时间换空间
  • 提高代码的启动速度
  • 对 v8 的代码进行重构,降低 v8 的代码复杂度

故事得从 Chrome 的一个 bug 说起: http://crbug.com/593477 。Bug 的报告人发现,当在 Chrome 51 (canary) 浏览器下加载、退出、重新加载 facebook 多次,并打开 about:tracing 里的各项监控开关,可以发现第一次加载时 v8.CompileScript 花费了 165 ms,再次加载加入 V8.ParseLazy 居然依然花费了 376 ms。按说如果 Facebook 网站的 js 脚本没有变,Chrome 的缓存功能应该缓存了对 js 脚本的解析结果,不该花费这么久。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之前 v8 将 JS 代码编译成机器码所带来的问题。因为机器码占空间很大,v8 没有办法把 Facebook 的所有 js 代码编译成机器码缓存下来,因为这样不仅缓存占用的内存、磁盘空间很大,而且退出 Chrome 再打开时序列化、反序列化缓存所花费的时间也很长,时间、空间成本都接受不了。

所以 v8 退而求其次,只编译最外层的 js 代码,也就是下图这个例子里面绿色的部分。那么内部的代码(如下图中的黄色、红色的部分)是什么时候编译的呢?v8 推迟到第一次被调用的时候再编译。这时间上的推移还导致另外一个短板,就是代码必须被解析多次——绿色的代码一次、黄色的代码再解析一次(当 new Person 被调用)、红色的代码再解析一次(当 doWork() 被调用)。因此,如果你的 js 代码的闭包套了 n 层,那么最终他们至少会被 v8 解析 n 次。

2.png

Facebook 的网站之所以收到这个设计带来的负面的性能影响,就是因为他们的前段工程流程中最后把各个独立的 module 编译成了一个单独的文件,其中用到了很多闭包,如:

3.png

如此一来 Chrome 的缓存作用就只能作用在最外层的 __d() 代码上,而内部的真正的逻辑根本没有被缓存。

刚才提到了机器码占空间大的一个坏处,就是不能一次性编译全部的代码。机器码占空间大还有另外一个坏处,就是一些只运行一次的代码浪费了宝贵的内存资源。正如上面 Facebook 中的 __d() 系列函数,他们的作用可能只是注册、初始化各个模块组件,而一旦初始化完成便不会再执行。但由于机器码占空间大,这些只执行一次的代码也会在内存中长期存在、长期占用空间。正如下图所示,一般情况下大约 30% 的 V8 堆空间都用来存储未优化的机器码。

4.png

而引入字节码之后,占空间的问题就可以得到缓解。通过恰当地设计字节码的编码方式,字节码可以做到比机器码紧凑很多。V8 引入 Ignition 字节码后,代码的内存占用确实降低了,如下图所示。

5.png

通过对十大流行手机端网站的测试,可以发现他们的内存占用显著下降。

6.png

这便是 v8 引入字节码的主要动机。而这样实现之后其实顺便又带来了两个好处,笔者认为可以视作 v8 引入字节码的次要动机,亦即:更快的启动速度和更好的 v8 代码重构。

在启动速度方面,如今内存占用过大的问题消除了,就可以提前编译所有代码了。因为前端工程为了节省网络流量,其最终 JS 产品往往不会分发无用的代码,所以可以期望全部提前编译 JS 代码不会因为编译了过多代码而浪费资源。v8 对于 Facebook 这样的网站就可以选择全部提前编译 JS 代码到字节码,并把字节码缓存下来,如此 Facebook 第二次打开的时候启动速度就变快了。下图是旧的 v8 的执行时间的统计数据,其中 33% 的解析、编译 JS 脚本的时间在新架构中就可以被缩短。

7.png

v8 自身的重构方面,有了字节码,v8 可以朝着简化的架构方向发展,消除 Cranshaft 这个旧的编译器,并让新的 Turbofan 直接从字节码来优化代码,并当需要进行反优化的时候直接反优化到字节码,而不需要再考虑 JS 源代码。最终达到如下图所示的架构。

8.png

其实,Ignition + TurboFan 的组合,就是字节码解释器 + JIT 编译器的黄金组合。这一黄金组合在很多 JS 引擎中都有所使用,例如微软的 Chakra,它首先解释执行字节码,然后观察执行情况,如果发现热点代码,那么后台的 JIT 就把字节码编译成高效代码,之后便只执行高效代码而不再解释执行字节码。苹果公司的 SquirrelFish Extreme 也引入了 JIT。SpiderMonkey 更是如此,所有 JS 代码最初都是被解释器解释执行的,解释器同时收集执行信息,当它发现代码变热了之后,JaegerMonkey、IonMonkey 等 JIT 便登场,来编译生成高效的机器码。

回顾历史,很多 JS 引擎都是采用了字节码这一脚本语言实现技术的,而 v8 一枝独秀,走“纯机器码”路线,其实过于激进了:虽然执行性能上可以登峰造极,但却带来了内存占用过大的问题。这次引入字节码实则是做了工程上的恰当取舍,将损失掉的内存找回来,更加符合如今移动和嵌入式设备为主的应用场景;以时间换空间,让 v8 能更好的服务于低内存的设备。如今 V8 也回到了字节码的怀抱,不禁令人感叹 JS 引擎与字节码真是有着不解之缘!

20 回复

加精华,能转载么?

学习了,好文哇

来自酷炫的 CNodeMD

虽然执行性能上可以登峰造极,但却带来了内存占用过大的问题。

我还是更加期望执行性能,内存过大在服务器还好1.4G在一台机器也够用,其实最希望的还是早点把gyp改gn,编译项目还要装个Python,真是恶心

@yuu2lee4 早知道,不看了,直接抢楼了,就差几秒,还有个三楼

@i5ting 可以哈,请注明作者

6666666,果然还是回来了

好文啊,之前也有想到 webpack 之类的打包导致的内存占用问题

话说回来,空间换时间,在服务器领域完全可以接受,那么这是意味着新版本嵌入5.9的node,性能会降低么?

@hyj1991 非热点代码的性能确实降低了,但热点代码依然很快(因为有 Turbofan)。非热点代码只能寄希望于 v8 把 Ignition 实现得足够好,以致性能不会回归太多。

@pmq20 Turbofan 只对 hot 标记的字节码进行优化么,那么标记为 warm 的代码,还会生成优化版本么

在 V8 Github Wiki 中找到了作者参考的内容:V8: Hooking up the Ignition to the Turbofan

可以看到更多关于 Ignition 的内容。

曾经看到国外一篇研究员博客,指出在移动端ARM芯片RISC指令集的硬件架构下,js占用的内存与执行效率之间的趋势图存在一个拐点,大概结论就是当js所占用的内存接近设备内存大小的一个阈值时,GC等关键性能指标会陡降。 不知此次v8引擎的优化初衷是否和这个有关。

好文先顶一下

@zhuyingda 你说的这个情况是因为大量老生代回收,导致的问题,关系应该不大

但作者的这个观点,我不是很认同 减轻机器码占用的内存空间,即牺牲时间换空间,如果是我员宁愿空间换时间

我觉的主要还是:对 v8 的代码进行重构,降低 v8 的代码复杂,毕竟字节码实现软件环境、与硬件环境无关,更好地进行v8的开发

@zy445566 对 没错 就是你说的GC的问题。 当时那个博客是针对所有JIT编译语言

@pmq20 为什么代码会被解析多次?第一次红色的没有解析,那么当红色的代码被调用的时候,直接解析红色的代码就好了。并没有被解析多次的呀?

回到顶部